- A+
买护肤品先看成分的请举个手
Dr.F粗略的统计过,芙芙的消费者当中至少6成以上是“成分党”或者说已经有了成分意识,这是个好现象,证明大家都更理性了。
但是最近Dr.F突然发现以理性著称的“成分党”,好像有点不对……
事情还要从一次服务号私聊说起:
该app是这么说的↓↓↓
描述非常严谨客观,也说明了健康肌肤不必担心
Dr.F专门去请教了研发总监,她告诉我:
“丙二醇之所以说它具有刺激性,是因为在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二甘醇,不同的工艺水平,产生的二甘醇比例也不同,我们的产品在备案的时候已经经过二甘醇检测,确定在安全范围内,不会产生致敏风险。”
这位泡芙很具有代表性,知道成分的重要性,但是又抱着“宁可错杀一百,不可放过一个”的态度,立刻判了这个产品“死刑”。
幸好她还来找Dr.F求证,不然市面上90%的产品都会判“死刑”。
为什么这些成分app不说清楚呢?
关于这个系列,泡芙们提了两个问题,明明是给油痘肌研发的长期调理型护肤品:
先来说第一个问题:为什么含有致痘成分?
泡芙所说的致痘成分:月桂酸异戊酯
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,那就是量变引起质变。
哪怕只是1%添加量的差距,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
任何成分,无论是有效成分,还是柔润剂、乳化剂、防腐剂、它的最终结果,都取决于添加量。
就拿甘醇酸(果酸的一种)举例
浓度低于3%,PH值偏高的时候,它的效果是加强保湿。
当浓度高于6%,PH值偏低的时候,它是用来剥脱角质,祛痘的。
如果浓度再高一些,达到医美的30%以上,它就有促进胶原蛋白增生,去痘坑的作用了。
不同的浓度,完全是不同的效果。
闷痘也是同理,月桂酸异戊酯在平衡净颜乳的成分中起到稳定乳液体系的作用,添加量很低。
至于多少才会闷痘呢,油性成分要闷痘,含量必须在10%-15%左右,这么高的含量,你用起来的感受肯定不是乳液,而是精华油了。
在上期推文已经说过了,芙芙平衡净颜嫩肤乳采用的是混悬技术(非常规乳化)。
添加月桂酸异戊酯的目的:
很多产品成分里完全不含致痘成分,但是大量消费者反馈致痘,有的产品含有致痘成分,也不是给油性痘肌设计的,很多痘肌表示爱惨了。
成分表是我们能看见的,我们看不见的是成分的含量,配方体系,甚至是成分的提取工艺。
(比如大马士革玫瑰,产地季节的不同,效果也会差很多,这些都是成分表不会告诉你的。)
有的品牌就很“机智”,成分表上第一位是水,后面全部是活性成分。
(打码是为了保护该产品隐私)
这种成分表是不是一看就很完美?但如果不知道活性成分的含量,这种成分表其实没有任何意义。
假如水的含量是99%,其他有效成分总共1%,我们消费者是无从得知的
也许花了大价钱,就买了一片“去离子水面膜”
(并不是说这款产品的不好,这是拿他的成分举个例子哈,具体含量只有生产商自己知道)。
第二个问题:为什么同时添加乳酸和烟酰胺?
会不会转变成烟酸,而导致刺激过敏。
这里我想说:朋友们,我们是一家正经公司,不是恐怖分子,好端端的干嘛要生产刺激你们皮肤的产品,我们谋财不害命呀!
烟酸的产生条件是很苛刻
常温条件下,PH值4.5-6.5,需要1000天才会水解为烟酸
高温90°,PH值2,需要72小时才会水解为烟酸
常温,PH值2,需要几个月才能水解为烟酸
我们之所以要在平衡净颜系列添加里乳酸(含量极低)是为了“调节PH值”。
大家都知道,皮肤正常的酸碱值平均是5.8,洁面后会突然破坏这种PH值平衡,短时间内变为碱性环境。
这对皮肤表面的菌群平衡和稳定状态是非常不利的。
考虑到这一点,好的护肤品都会做的偏弱酸性,来调节皮肤的PH值。平衡净颜系列就是这个思路。
高含量乳酸的作用是剥脱角质,低含量的乳酸是调节PH值。
这是典型的“量变引起质变。
我也不知道护肤品里的酸+烟酰胺会变成烟酸的说法是怎么传出来的,但是稍微细想一下就能明白。
普通消费者都能知道的信息,专业配方师自然也知道。
哪怕配方师报复社会,故意研发一款刺激性产品,来谋害我们美少女,食药监局的备案人员也不会让他得逞,放心吧!
网络时代,最不缺的就是信息。
也正是由于信息过于丰富,导致我们很少有精力最探究这些信息背后的准确性。
“成分党”的本质是理性思考,如果人云亦云,道听途说,“成分党”的意义何在呢。
我知道想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非常难,所以芙芙颜究院一直致力于给大家科普更多的成分知识
如何避免被忽悠呢?
这里要借用乔布斯的名言

stay hungry,stay foolish
保持好奇,保持谦逊